截止2022年底,郏县拥有中国传统村落20个,河南省传统村落86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名村5个;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2个、名村10个;2019年度中国最美乡村1个,2020年度中国十大最美乡村1个,2021年度中国十大美丽乡村1个;中国景观村落7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2个,河南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3个,河南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1个,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1个,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1个。2022年4月,郏县成功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为郏县传统村落建设、发展、保护、利用迎来新的机遇期。
郏县薛店镇下宫村,位于县城西北10公里处,北依莲花山,南望汝水,中有金凤山,东有青龙河,西有虎口泉,是一个建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千年古村落。2019年1月21日、2019年6月6日,先后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村名由来与传说
关于下宫村的村名由来,与道教名山——中顶莲花山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中顶莲花山位于郏县县城西北17公里处,有九座山峰,形似九朵莲花。与位于太行山第一峰的二朵莲花山——老爷顶和湖北的四朵莲花山——武当山,并称道教三大圣地。在道教文化里,用来修行的地方称为“宫”。传说这里曾有一位神明修行,他先在中顶莲花山下的上宫修行,后南下来到一处地方,发现这里层峦叠嶂、翠柏丛生,南有汝水之澜,东临青龙流水,山水相依,下有一高岗耸峙,于是神灵常驻于此,后建祖师庙。因祖师庙取名“下迎恩宫”,俗称下宫,下宫村由此而得名。
下宫村地处北温带南部,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村北为山岗丘陵,村南为平原。全村11个村民小组,人口2436人,土地面积2586亩。村北岗地以红薯花生、杂粮为主,南部以小麦玉米为主。村内,古建筑集中连片,卧龙宫、崇兴寺、王乔洞、古戏楼、苏家大院等20余处历史建筑,保存基本完好、建筑特色明显,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
古建林立春秋长
在村东青龙河之滨,有一座建于明代的古戏楼。戏楼坐南朝北,占地700平方米,青砖红石木制结构,戏楼顶由蓝绿琉璃复扣而成,楼高4.5米,屋深15米。戏楼四角悬挂有始建时的风铃,微风吹来,风铃随之发出悦耳动听的响声,让人心旷神怡。
王乔洞位于金凤山南鹿,祖师庙右前侧,半山坡地,是东汉叶县县令王乔为修道而建,分前殿和后宫。前殿即前洞,占地面积60平方米;后宫即后洞,长3公里,向北与谢湾岭的神仙洞相通。洞内前殿石壁上原有数百幅石雕、砖雕,现存石雕一幅、砖雕二幅、石碑一幅。其中石雕上刻有明代郏县县令王策手书“飞凫遗迹”四个大字;明代砖雕为众仙图,分别镶嵌在洞门两侧,碑刻文图均可清晰可辩;石碑刻有清顺治三年郏县县令张笃行题王乔洞诗“千尺云埋奈尔河,仙家只许此中过。当年轻落而凫鸟,惹得人间下网罗。”后宫洞门前塑有王乔像,洞内原貌保存完整。
村北金凤山下的苏家大院,是大财主苏林选率子苏和在清末建造的。苏林选信奉《易经》,房屋布局和建造多与数字‘9’暗合,占地面积1999平方米,宅院现存建筑面积580平方米,房屋15间,多为土坯、砖木结构,为四门四进四合院,是一处典型的按《易经》格局建造的传统建筑。
王家大院由大绅士王善仁建于明末崇祯年间。王善仁是个医术高超的医生,乐善好施。在行医中,凡是遇到穷人他不但不收取诊费,还免费送药,被人称为“王善人”。王家大院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现存建筑530平方米,多为砖木结构,目前大部分建筑尚存。
蜡铺院由清末民初的财主王老胖所建。王老胖制蜡出身,故将宅院取名蜡铺院。该宅院占地810平方米,现存建筑500平方米,有10多间房屋。
王大月宅是清末富农王大月所建。现存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正堂建筑5间,东西厢房各3间,是一处典型的一门四进四合院建筑。较为遗憾的是宅院毁坏较多,只剩下骨架了。
该村还遗留有旧时寨墙的痕迹。寨墙是清同治年间修建起来的,由礓石红黏土混合修砌而成,长约2600米,主要用于防盗和抵御外敌,坚固耐用,每逢战乱,附近村子的乡亲都在此躲避,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贼。
卧龙崇兴见发展
与古戏楼一路相隔的就是蔚为壮观的卧龙宫,亦称祖师庙。顺着翠柏葱郁的甬道,登四十九层台阶至卧龙宫南天门。卧龙宫有大小殿宇25座,最壮观的当属祖师爷大殿。大殿始建年代不详,重修于明万历十四年,总占地面积2460平方米。
走进祖师爷大殿,只见祖师爷雕像赫然坐立,面容祥和,以披发和显足为特征,头发后梳留至腰间,足不蹬靴自然而坐,大殿门外两侧贴着上下对联:离靖乐国帝王位,依卧龙宫金凤山。这副对联道出了祖师爷的来历。
据郏县县志记载,古靖乐国天子生而神猛,越东海来游,遇天神授予宝剑,入武当修炼,经四十二年而成功,白日飞升,威震北方。因其坐镇为北方,又被称为北方大将军,原本可以登基坐上皇位的祖师爷舍弃了皇帝的荣华富贵,最终修成正果。人们为了祭奠他,便取其行宫为卧龙宫,亦称祖师爷为真武帝或玄帝。
崇兴寺位于村东北500米处,坐落在一个圆形山丘上,俗称“圪针寺”,清道光二十年《直隶汝州全志·郏县古迹志》记载为唐代所建,迄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
崇兴寺山门不大,房子建筑风格古朴,占地面积4700平方米,始建于唐代,明清多次重修,现存大雄宝殿、山门、中府殿、观世音菩萨殿及钟鼓楼等34间殿宇。
2022年,在翻修伽蓝殿时,工匠们无意间在梁头发现一本写有经文的铜册,铜册共14片(页),册首、册尾分别为站立着的观世音菩萨像,整个铜册做工精美,具有较高的研究和艺术价值。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下宫村按照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开发要求,不断加大古建保护修缮力度,加强村内居住环境治理,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下宫村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书画、编织和红薯粉条加工等传统手艺得到了继承发展,村里有粉条加工厂10多家,每年生产优质粉条近千吨。每年农历二月二十四至三月初三,为期十天的卧龙庙会,传统庙会与文艺表演、物资交流融为一体,逛庙会、品美食、看大戏、购特产,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活跃了当地集贸市场。同时,为振兴乡村注入强大动力,为传统古村落健康发展迎来新机遇。
(文图:郭颖颖 李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