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崔凯毅)在日常管制工作中,我们总能碰上GPS信号丢失或GPS故障的事件。
作为重要的导航定位系统,GPS的故障或信号丢失将直接影响RNAV、RNP运行,ADS-B功能,导致GPS与FM位置不一致,地形警告等等。飞行中如果GPS设备有问题,飞行机组应尽快通知管制员,设备故障情况我们在此姑且不论,如果是由于信号丢失导致GPS不可用,可能覆盖问题,也可能是地面干扰,常见的原因有:某些重要设施为防止无人机侵入其空域设置了干扰器;某些交通部门的摄像头的新增功能;还有可能是高考考场设置的干扰器,这些都会显著影响GPS信号的覆盖和稳定性,但这样的区域一般都是固定的,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当然,也不排除人为故意降低GPS信号精度和功率的可能,作为管制员遇到机组报告的这种情况,需要第一时间通知设备技术部门,设备技术部门报告当地无线电委员会排查干扰源。而且这样的区域一般都较小,如果是航路飞行,干扰时间也不会太长,一旦信号恢复,仍然可以使用GPS导航,否则,机组应通知管制员协助监控其航迹,并申请转为传统导航或请求雷达引导。
据有关研究表明GPS信号为低功率信号,它相当于距离地表2万公里的一个60瓦灯泡所发出的能量。这意味着其信号很容易受到位于飞机附近的任何GPS频带内发射的地面源的干扰,从而导致GPS数据丢失。如此微弱的信号,极易受到人为干扰,这让我想起1993年的银河号事件,当年美国指控中国银河号怀疑载有危险化学武器,为了制裁中国,美国政府采取关闭GPS信号措施,使失去导航信号的银河号在海上漂泊了33天。正因这次事件,我国加快了自主研发北斗导航卫星系统,迄今为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为规模最大,覆盖最广,性能最高的系统。中国基本摆脱了受制于人的局面,据悉北斗3号导航系统已经通过了国际民航组织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标准和建议措施技术验证工作,逐步在通用航空和运输航空中得到应用。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成为全球的航空器的标配,在卫星导航信号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上都有显著提升,相信未来中国科技必将在短报文和智能授时领域大放异彩。